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化发展 > “互联网+”行动

零证照、少跑腿,武汉定的新目标

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

2017-12-25 来源: 【打印】

  

    市民在市民之家出入境窗口办理业务,通过手机支付宝支付 记者史伟 摄

  打造“党政机关服务最优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对武汉最新的定位。目前党政机关窗口办事做得怎么样?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东湖高新区、市民之家、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现场记录的市民办事故事告诉你:不体验不知道,按照“减多、减繁、减时、减负”要求,各种办事“黑科技”纷纷粉墨登场,在党政机关办事已不再繁琐。

  【市民办事故事一】

  对着手机镜头“点头张嘴眨眼”

  “政务助手”APP就能确定“你是你” 地点:东湖高新区、武汉自贸片区政务服务大厅

  12月15日下午3点,东湖高新区、武汉自贸片区政务服务大厅里,市民沈木山正在办理企业设立事宜。

  正在设立的企业名为武汉盈之铃科技有限公司,设立时涉及到法定代表人、股东等多位相关人员的身份核实,按照要求,他们需要到现场核实身份或提交身份证原件查验。因为东湖高新区开发了“政务助手”APP,身份核实可以在网上完成。

  “我刚刚下载了这个APP,使用感受非常好。”沈木山说,公司的监事此时在新洲,已经通知他安装“政务助手”进行远程身份核实,“如果他动作快,十几分钟后就可以完成后台审核”。沈木山说,他本来打算多跑几趟,现在发现当天就可以完成审核,把所有材料提交,等待发证。

  沈木山为长江日报记者演示,按照提示填写企业设立信息后,会进行个人身份核实,对着手机摄像头,张嘴、摇头、眨眼,就可以和公安系统的身份证照片比对、确认身份,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通过该系统,能确认远在千里之外的办事人和提交材料上的申请人一致,企业办理股权转让等涉及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变更登记也可以通过该系统核实有关登记信息。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随机询问了10位办事市民,发现已有6位办事人都下载了“政务助手”APP,他们表示,以后办理注销、股权转让等企业登记时再也不需要费尽周折请股东到场核实了,“我自发地给朋友推荐这个‘神器’,感觉政府办事越来越有互联网范儿”,一位办事市民表示。

  创新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东湖高新区2020 年底前实现“零证照”

  “政务助手”APP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企业登记信息远程核实”,核心是通过打通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副局长王朝晖介绍,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企业设立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也随之出现身份证冒用、提供虚假材料等问题。例如,曾有低保户被查出“名下开办了公司”被取消低保,实际上是有人冒用低保群众的身份证所为。

  “如果政府不站在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角度解决问题,仅仅是为了保证自己不犯错,只会出现更多‘反复提交证明’‘材料证明材料’的情况”,王朝晖说,为了解决企业登记中虚假登记这一难点、痛点问题,确保企业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不给办事群众增添麻烦,从去年底开始,东湖高新区就联合辖区科技企业,开发了能进行“人脸识别”的企业登记信息远程核实系统,到现在已经更新到了第二代。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已让上千位办事群众受益。

  在光谷,“减多、减繁、减时、减负”的政务服务改革措施非常多,比如“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企业身份证”制度、“套餐式登记”、全国最简工业项目“落地路线图”等多项政务服务举措都是全国领先。

  “网上办是常态,网下办是例外”,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力争在2020年年底前实现零证照、零证明、零材料。

  【市民办事故事二】

  神速领取营业执照 创业者连称没想到

  地点:江汉区政务服务中心

  “这办事效率,完全超出预料!”15日上午11时,江汉区政务服务中心三楼工商发证窗口,刘浩乐呵呵地拿着刚刚办好的营业执照合影。

  刘浩老家在荆州,来武汉创业。他想办一个营业执照,主要经营范围为化妆品、洗涤用品等。前几天,他来到江汉区政务服务中心,打听需要准备的材料。工作人员详细为他进行了讲解,同时告诉他,材料准备齐全了,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

  14日,刘浩在网上按照要求填报了办理营业执照的各项资料,并完成电子签名。15日,他来到三楼工商发证窗口,现场领到崭新的工商营业执照。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如果只需要电子版,他根本不用来,网上就可发证。

  “我还以为下周三才能拿到,这个速度我真没想到!”刘浩连连惊叹。

  创新点:率先推出“电子证照卡包”手机应用软件,解决证明“我是我”难题

  据悉,截至目前,在“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大学生落户、离退休人员社保年审、商事登记等58项事项,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全程网上办”。

  武汉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电子证照卡包”手机应用软件,利用身份证号一号索引,集成了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等8个证照信息,有效解决了证明“我是我”之类的“奇葩证明”难题。

  这一创新举措入选2017年全国“互联网+政务”十大事件。该应用目前用户数40万,已为6万余大学生落户提供身份认证服务。

  【市民办事故事三】

  不到20分钟办理港澳通行证

  90后见证出入境办证五年大变化

  地点:市民之家

  15日15时许,20岁的邱泳恩和好友一起来到市民之家的出入境办证区。2012年办理的港澳通行证快要过期,她此行的目的是换一张新证。一进门,邱泳恩就发现这里和5年前自己第一次办理港澳通行证时大不一样——门口整齐摆放着一排机器,不少市民在机器前驻足。

  “这是自助照相机,这是自助填表机,都是免费的。”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一大队教导员吴昊向小邱讲解,并指导她使用自助设备。

  市民在市民之家出入境自助照相设备上拍照 记者史伟 摄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由于填表机、照相机各有8台,不需要等多久就能排上。邱泳恩取出身份证,在自助填表机上一刷,屏幕上自动显示相应业务的填表指引。按照指引,邱泳恩轻点屏幕,很快拿到了表格。随后,她又来到身旁的自助照相设备前,按照机器的提示操作,几秒钟就生成了电子照片。邱泳恩对照片表情不满意,又拍了一次,选到了满意的照片。

  邱泳恩记得,5年前,自己来到市民之家办理港澳通行证时,照相要花25元钱不说,领表、填表、预审都要排队,算在一起,办完花了1个多小时。

  市民在市民之家出入境自助照相设备上拍照。记者史伟 摄

  吴昊介绍,以往市民到出入境窗口办业务,需要先排队进行资料预审,再到办证窗口排队。现在在市民之家出入境服务窗口,已取消了预审环节,申请人自助照相、填表后,可直接到窗口办理。

  不到20分钟,邱泳恩就办完了所有流程,10个工作日之后,她就能拿到自己的新证了。拿着回执单,邱泳恩感叹:“变化太大了,效率真高!”

  创新点:取消资料预审、免费自助照相、“跑堂式服务” 武汉出入境办证新招不断

  办证费用全面下调、取消资料预审、引入“跑堂式服务”等举措先后落地,武汉出入境办证新招不断。如今,市民通过网上预约、微信填表、手机缴费等方式,一部智能手机加5分钟现场受理,即可轻松搞定出入境证件办理。

  今年出入境管理局共推出11类62项“网上办”事项,目前“网上办”已占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的81%。

  以往,出入境证件照片拍摄实行社会化服务模式,人均费用约为25元;如今,市民之家出入境大厅已安装10台自助照相设备,可以实现免费自助照相。12月底,全市17个出入境窗口也将比照市民之家的标准,落实免费照相服务。

  以往市民到出入境窗口办业务,需要先排队进行资料预审,再到办证窗口排队。现在在市民之家出入境服务窗口,已取消了预审环节,申请人照相、填表后,可直接到窗口办理,实现一个窗口一次办结。

  市民之家还安排了17名引导人员提供“跑堂式服务”,协助市民自助照相、填表、取号以及完成受理。

  中央编办派员专程来汉调研“三办”经验

  未来将在部分政务服务领域探索“机器人办”

  市公安局的大学生落户“网上办”、市人社局的市民“一卡通”、市城建委的施工许可并联审批、市工商局的商事登记“二十八证合一”、市国税局的智慧办税……一年来,武汉“三办”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赢得各方点赞。

  全市公布的9653项“三办”事项中,4820项事项实现“马上办”,约占50%;7745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占80%;4306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约占45%,提高了机关服务效能,方便了市民群众。

  “三办”改革被称为是武汉敢于“刀口向内”的制度变革。各种创新举措、创新技术背后,是敢动部门利益“奶酪”、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心。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据悉,中央编办曾派员专程来汉调研总结武汉市“三办”改革经验。

  据市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办”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智能、共享,将继续按照这一思路实现“五个一”:“一站式”集成服务、全市审批服务“一张网”、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按办好“一件事情”的标准再精简审批服务流程、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审批服务队伍。加快推动“一次办”向“马上办”、“马上办”向“网上办”、“网上办”向“不用办”方向前进。

  当前,市委市政府又提出,进一步深化“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减多、减繁、减时、减负”为重点,重塑优化为民办事体制机制,根治“新衙门作风”,努力打造党政机关服务最优城市。

  未来,在武汉党政机关办事是什么样的体验?市编办介绍,可能遇上“机器人办”也不稀奇——

  优先推行“网上办”,力争全市审批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在线申报办理,市民办事可“零跑腿”。

  简易事项“马上办”,企业和群众现场等候不超过1小时,复杂事项基本实现“一次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请材料齐全的,上一次门办结。

  推动电子档案、电子签章在各级各部门之间互认互用,逐步做到群众企业办事“零证明”“零证照”。

  运用人脸识别、智能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部分政务服务领域探索“机器人办”。

  【数读“三办”改革】

  市级575个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比法定或原承诺时限共压缩6095天,平均每个事项压缩10.6天,申报材料共精减500份,平均每个事项减少0.87份。

  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部分区已控制在3个工作日内。

  市直部门承担审批的处室由121个精减为28个;区级承担审批职能的部门由264个精减为15个。

  “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已全面覆盖到15个区(开发区),并向全市171个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延伸,实现与9套国家系统、7套省级系统、22套市直部门自建系统数据联通。

  证照核查系统已采集40个部门的175类,共计700余万条数据。身份认证系统已注册用户32万个。